软实力的发展与强盛
——访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
中国社会科学网北京讯(盛娟、莫蕾钰、王昊)12月22日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接受了本网记者采访。以下为张国祚主任谈话要点。
软实力概念的由来与内涵
软实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上世纪90年代末约瑟夫·奈发表了一部著作《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就是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按着约瑟夫·奈的界定,软实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的吸引力;二是制度的吸引力;三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由于美国在世界的影响,这个概念很快就传播到世界各地,也传播到中国来了。当时中国对这样一个概念在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感到约瑟夫·奈是有官方背景的,他曾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这样一个有政治背景的美国学者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如果我们跟着讲是不是会丧失我们的话语权,使我们处于被动,就有这样的疑虑。后来我们感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这个概念是美国一个有政治背景的学者提出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界定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样一个概念也不是不可以用的。特别是我们感到软实力这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可以把我们以往,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文明建设,舆论引导,各种优秀的作品,民族精神等等都可以把它涵盖进去。所以我们感到这个概念是可以用的,关键是要赋予中国的内涵。
中国如何界定软实力的概念
首先约瑟夫·奈把软实力这三个方面平行并列摆开了,我们认为不应当平行并列,因为文化应当是趋于一种核心的地位,无论是制度也好,无论是掌握国际话语权也好,还是外交、谋略等等也好,它都和文化是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认为缺少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缺少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缺少文化广度的软实力是狭隘的,缺少包容性的文化的软实力是僵化的。所以文化在这个软实力当中应当是趋于核心地位,趋于灵魂的地位,而且它渗透到各个环节也可以说是整个软实力的经纬。我们可以把文化软实力同我们国家已有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新闻舆论引导,民族精神的弘扬各个方面基本都可以涵盖进去。
作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硬实力,一部分是软实力。所谓硬实力就是一切可以物化的量化的表现出来的这种力量,比方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运输能力、制造能力、打击能力等等。一切可以内化为精神作用的实力都可以称之为软实力。
软实力的衡量标准
约瑟夫·奈曾经来过中国,有的媒体曾经问他如何评价和比较中国的软实力和美国的软实力。约瑟夫·奈说如果中国的软实力能打60分,那么美国的软实力可以打90分。我们感到他这样评价就不是很科学,很准确的。首先软实力是不可以量化的,不能够简单的利用数字的对比来说明这个软实力的强和弱。第二我们和美国国情不一样,比方约瑟夫·奈讲美国软实力之所以强大那是因为美国有众多的非政府组织。但是我们想想中国的软实力恐怕靠的不是这个,像5·12汶川大地震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靠的不是非政府组织,靠的恰恰是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所形成的这样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再比方说北京奥运精神,在北京奥运举办之前西方媒体和一些敌对势力纷纷发出要抵制北京奥运这样一种声音,后来我们的奥运一开,这种声音就完全平息下来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北京的奥运特别是在开幕式所体现的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这种高度巧妙的融合。既能体现我们伟大民族的凝聚力也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底,具有极大的魅力征服了西方。那么这些靠什么呢?也不是非政府组织,恰恰是我们党我们政府那种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动员力所形成的。还有我们的载人航天技术也是靠的政府的力量而不是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所以说第二我们和美国的国情不一样,软实力形成的原因也不会一样。第三我们和美国价值观取向是不一样的,美国讲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价值观,而我们的价值观呢,我们有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我们的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第一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第三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这个显然和美国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美国所讲的这个自由、民主、人权包括他所宣扬的“普世价值”都是很值得争议的。有没有“普世价值”这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看我们怎么来界定这个概念。如果说我们把“普世价值”界定为所有人毫无例外的都认同的价值观,我们认为这样的价值观是不存在的。比方说美国攻打伊拉克,美国认为这是有道理的,伊拉克为什么奋起反抗?因为就是认为你这个没道理。这就是不同的价值观。再比方说,举个更浅显的例子母亲爱孩子这是绝大多数母亲的爱,但是也有一些伤害孩子的,虐待孩子。如果我们把“普世价值观”界定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价值观,那么这样的价值观就有。比方说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勇敢、爱学习、健康、活泼,这就是“普世价值观”。所以这要看怎么界定“普世价值观”。我们曾经也在报纸上组织文章批评这种价值观,为什么?是因为一些人所强调“普世价值观”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西方价值观、美国价值观。它把西方价值观和美国的价值观作为“普世价值观”要强加给我们,那我们当然不赞同。我们和美国在几个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你不能简单的用数字来评价谁的软实力强,谁的软实力弱。
中国如何摆正软实力的发展地位
衡量我们的软实力是强还是弱,首先不是跟外人比,而是自己跟自己比。既然看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两种力量构成,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如果硬实力和软实力比配得当,相辅相成,相映成辉,这种情况下可以说软实力发展的就是好。如果说是一个腿长一个腿短,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调整。我们国家的硬实力在改革开放这些年以来发展的非常快、非常好,可以说是举世公认的,长期GDP的增长量在接近两个百分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比率,比方说09年也达到了接近9%,这是非常了不得的。我们在外汇储备方面已经长期间处于稳坐世界第一把交椅,另外我们在许多方面都发展的非常快、非常好。过去我们有些个经济学家预言说中国将要在21世纪中叶能够接近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2030年才能赶上日本。但是我们现在GDP就已经超过日本了,这就是我们在硬实力方面发展的非常好。另外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比方说珠海航展让西方对我们的飞机制造业感到很震惊,没有想到我们发展的这么快。我们的银河计算机超过美国世界速度最快,这都是实实在在的硬实力。我们的国庆大阅兵应当说并不是所有的武器都是世界最先进的,但是总体来看我们的军事武器、武装力量、战斗力和我们捍卫祖国安全的决心是任何敌人都不堪小视的。硬实力方面应当说我们发展的很快很好,相比硬实力来看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应当说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比方说你到国外大学去图书馆,你可以查英文、德文、法文、日文资料非常多,但是你要是想查到中文的资料是很有限的。当然有些著名大学,比方说哈佛大学是个例外。一般的大学里面中文的资料都是很有局限的。再一个大家很容易看到的例子,比如说中国现在发展好了,人们兜里钱多了,生活好了,日子好了都希望旅游,到国外旅游。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你看那些导游说明有英文、德文、日文,有的还有韩文,但是有的连中文都没有。我们中国经济发展都到这种状况了而这些导游书连中文都没有,说明我们的文化影响力还没有到那里。比方说电视落地,可是有几个国家让我们的电视落地。比方你到一些机场,英文报纸到处都有,日文报纸也能找到,很难找到中文报纸,偶尔找到一看是新加坡的、台湾的没有我们大陆的。所以这些都是表明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相对我们的硬实力来说还不是特别匹配,当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特别是我们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比方说我们在很多国家办了“孔子学院”,对于扩大我们中国的文化影响是挺有意义的。但是真正能把我们中国优秀传统的古代文化还有当前这些优秀的文化包括今日中国方方面面的文化能够传播到世界去,让世界各国人民欢迎这还有相当长的过程。为什么中国威胁论能够成型啊?这当中有几个原因,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是有企图的,一方面是想束缚住你的手脚不让你动,你刚想发展就说你威胁;第二挑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让周边的国家都要警惕中国防范中国;第三其实开始来讲也是为了转移视线。冷战结束后其实美国心里很清楚,当时在军事上对他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中国仍然是俄罗斯,因为俄罗斯的核武器可以把美国毁灭几遍。当然现在应当说是此消彼长中国的军事国力越来越强了,所以他现在叫嚷的中国威胁论可能越来越接近真实的内容了。美韩的联合演习名义上是针对朝鲜实际上有很大的程度上是防范中国包括美日联合演习都是这样的。
从内部讲我们如何做大做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
做大做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应当说我们党和我们政府有很多好的思路好的想法,只是这些东西需要逐步的落实。我们强调一定要有鲜明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条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际上是强调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要做大做强第一位的就是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哪一个中国人的偏好而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中国古代应该说在长期内文化是很先进的,英国剑桥大学有个著名的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有一部鸿篇巨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在这部发展史当中讲的非常明确,13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令西方望尘莫及,那就不是一星半点的领先,而是遥遥领先。比方说我们数学中讲的勾股定理,我们老祖宗叫商高定理,西方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商高定理要比毕达哥拉斯定理早600年。还有郭守敬的天文《授时历》比西方早800年。唐代关于子午线的测度我们比西方早1000年。西方近代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物种起源为近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奠基,是非常非常伟大的贡献。但是达尔文在自己的著作当中也多次引用了明朝科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一些素材还有一些观点。比方说我们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火药,没有这四大发明就没有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对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感到非常自豪非常骄傲。这种自豪和骄傲就是中国长期在古代领先于世界。近代以来我们为什么落伍,为什么急剧衰败也恰恰是因为我们在文化上落后。西方经过文艺复兴以后,眼界大开、心胸大开、思路大开所以才有了地理的大发现,才有了资产阶级革命,才有了工业革命,所以迅速的赶上和超过中国。而中国在这个时间文化开始走向低迷,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这种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封闭、保守、僵化。所以到了19世纪中叶西方几条漂洋过海的战舰把我们偌大的中国打得一败涂地。这当中有人认为是不是我们那个时候经济太落后了,那也不能这样讲。因为直到19世纪初,我们的制造业总产值还占了世界的四分之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我们的文化却是变得僵化保守,导致整个社会非常沉闷。清朝有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家龚自珍有一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讲得就是老天爷呀你重新抖擞精神吧多降些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人来拯救沉闷僵死的社会。就是说当时中国连江洋大盗都产生不了,只能产生小偷小摸。这样一个国度能够经得起外力的打击么?所以鸦片战争把我们打败了。到了后来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中日甲午战争把我们打败了。从1842年到1912年这段期间我们和西方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有700多项,其中明显的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条约就有四十多项。所以在19世纪末的时候一些忧国忧民之士都在思考“20世纪中国会不会亡国灭族”,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那个时候法国有个伟大的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给英法联军中法军一个上尉的信中都在控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件事情。他先是赞美我们的圆明园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再造的历史瑰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艺术瑰宝被两个强盗给糟蹋了,一个把它抢光,一个把它烧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有个德国军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说做19世纪的中国人太悲惨了。我们的敌人都认为我们悲惨,那我们自己作为中国人当情何以堪。可见当时中国的那种落后。前年我到北欧去,在比利时参观一个博物馆,墙上有一幅油画画的是比利时国王接待各国来臣,各国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的来使都站在那里,排在最后面的一个又瘦、又小、又矮的是个穿着我们清朝服装的。解说员就讲这个是中国人,当时中国游客一看感到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然而那是当时的现实,当时中国在国际上就是那样的一个写照。20世纪过去了,我们不但没有亡国灭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已经高高的升起在地平线上。我们靠什么?应当说这个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是其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不断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么一路走来终于我们国家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才是我们各个方面蓬勃发展的这么快。所以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不是哪个人的偏好而是中国人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得出的一个真理也是一条最重要的经验。我们坚持什么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呢?我们就要坚持着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才能够使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更快更好。
再一个方面,要加强舆论引导,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点是很重要的。正确舆论导向是党和人民政府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政府之祸。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前面是江泽民同志讲的,后面是锦涛同志讲的,这都是非常精辟的。我们想一下比方说苏联为什会解体,苏联可是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为什么一下分崩瓦解?有人说是因为苏联发展经济布局不合理,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有人说那是苏联给美国搞军备竞赛被美国拖垮了;有人说那是因为苏联的制度太僵化。这些不能说不是原因但有一个更深层更直接更主要的原因是苏联文化软实力大厦坍塌,意识形态防线彻底崩溃了。这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舆论引导。赫鲁晓夫有个外孙女叫赫鲁晓娃接受媒体访谈的时候,别人问她苏联从什么时候开始解体的?她说那是从我外祖父赫鲁晓夫时候开始的,指的就是1956年赫鲁晓夫宰苏共20大上做出了反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本来斯大林在世的时候全世界进步人类都在歌颂斯大林,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世界反法西斯英明的统帅。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当时也是歌颂斯大林说他犹如自己的生身父亲讲的都是很肉麻。但是斯大林逝世之后开始大骂斯大林,说他是混蛋、白痴,是伊凡雷帝式的暴君,俄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说斯大林指挥按着地球历来设计战略,甚至讲当斯大林得知德国军队已经攻进俄国境内的时候吓得面如土色口中喃喃有词的说:“完了,列宁留给我们东西全完了。”躲在家里7天不见人。后来贝利亚一看不行就领着政治委员到斯大林那里好说歹说把他哄出来了,说斯大林虽然回来了但仍然不敢以自己的名义签署战争命令,直到斯大林听说苏联红军已经反攻打到德国柏林了,这才敢以自己的名义来签署战争命令。显然后来解密的苏联档案和当时的一些历史亲历者都证明这些是没有根据的,但当时他是苏共中央总书记,他的话谁敢不听,有几个人不听。这样一讲整个苏联的舆论导向就变了,让人们开始怀疑苏联共产党,怀疑斯大林,怀疑苏联社会主义民族,怀疑苏联的历史。再渐渐地整个舆论就变了,这样一搞整个人们的价值观就会变化了,而美国很聪明在这个期间在苏联周围建了60多个电台,每天全天候以苏联各民族的语言对苏联进行广播,宣传美国的自由民主价值观、西方的价值观,不给你喊口号打倒苏联共产党,推翻苏联制度。他都是采取很巧妙的方法就是纪实,弄得像回忆录,大家一听这不错。而苏联自己讲这些东西就有些假、大、空。所以这样整个苏联的舆论就变了,就认为苏联共产党不好,社会制度不好逐渐形成了一种由舆论导致了心理的变化。所以后来戈尔巴乔夫在散布他的新思维的时候就很有市场,等到后来叶利钦振臂一呼就自然解体了。因为意识形态防线一崩溃整个舆论导向一变那就意味着失去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必失天下。整个舆论都不替你说话了,谁还来维护苏联。所以苏联的解体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所以我们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要高度的重视,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引导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如果说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如果说我们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就是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作品塑造人。文学作品、戏剧作品、影视作品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一些空洞的、教条式的政治说教要强大的多。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优秀的作品塑造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人。当然这种塑造不仅仅是塑造爱国主义包括正直、善良还有勇敢、坚毅、友善包括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这样一些思想文化的作品来熏陶人、影响人。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就会变成越来越受世界各国欢迎的一个国家,不管你怎么强大别人不会觉得危险。所以说要有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人们羡慕英雄、尊敬英雄、学习英雄,最通俗的来讲就是做好人好事。
第四就是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高尚的精神实际上和优秀的作品是相辅相成的。高尚的精神正是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影视作品、书报作品渗透进去,产发出来、渗透出来、提升出来,来去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
第五我们要想把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做大做强,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大力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我们的文化产业现在来看与我们整个综合国力来比较也是不匹配、不协调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率都在10%以上,美国达到25%,美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占得份额达到43%,欧盟达到了34%。剩下的23%是其他洲的,亚太地区一共才19%,而这19%去掉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还能剩下多少。所以我们文化产业确实有必要做大做强。我们认为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必须要有两个着眼点,一是必须要知道文化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必须要注重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第二是必须考虑到文化产业具有商品价值。像十七届五中全会讲的要把文化产业做成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像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比其他任何一个产业比例都大。这样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才有了自我的造血功能,可以通过我们的文化产业创造我们的经济利润来生产更多的积极健康向上的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产品。如果文化产业是赔钱的必然做不下去,文化产业产值小,产值小数量就小,作品再优秀也是数量有限。所以要真正想把文化软实力做大做强要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要做大文化产业就必须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相辅相成、齐头并进都要发展,而且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还有就是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高校的教育是培养天之骄子祖国的未来,未来我们国家的方方面面的骨干、佼佼者、领军人物、领袖人物都是现在的大学生。这些个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修养,什么样的文化素质,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眼界,具有什么样的文化智慧,对于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太重要了。而且他们本身受什么样的理论熏陶,受什么样的舆论引导,受什么样的作品影响,受什么样的精神鼓舞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精神状态、精神力量。所以党和国家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教”不仅仅要学习科学技术其中包括学习文化。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所大学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名校,而且也培养不出来真正的大师级人物。我们知道杨振宁、李政道还有台湾的李远哲都获得诺贝尔奖,他们都是自然科学家,但是这些人国学功底都是很深厚的,在哲学上都是很有素养的。他们都有很深厚的文化修养、文化底蕴所以才能使他们在自然科学方面走得更远更靠前,包括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很精通的并有自己的思考。所以我想做大做强文化软实力是不能忽视教育的,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个教育当中绝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而更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品德教育。所以高校的德育包括思想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是不能忽略的。在这里就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高校的想想政治课学生不愿意上,被动的上。我认为这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社会现实当中,看到我国正面发展当中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在发展当中还积累了一些矛盾,存在一些问题演变成一些负面的东西,有的甚至丑陋、阴暗的东西。当学生们感到理论上所讲的和现实存在一个反差的时候,对这个理论就会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但是事实上现实当中的问题不是因为这个理论而造成的,是因为现实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这个理论往往一些年轻人认识的不是很到位。第二我们的教材有问题,如果我们的教材还用一些僵化、呆板的东西去向学生灌输,让学生感到空洞、教条如同嚼蜡自然就不愿意听。第三就可能是教师学风、教风的问题。是不是能很生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洁明快能够让学生喜闻乐见,这就是教师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了这些方面,我相信绝大多数青年学生都是爱国的,关键是我们怎样以更好的内容更好的方式来向他们传播这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食粮。加强高校教育,把我们的教育更好,这也是加强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还有繁荣我们的文艺,使文艺更加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向上有很多方面。像礼仪,我们中国人不仅说是在外交场合、国际场合我们的官员要注重自己的礼仪,如何说话、举止言谈这是需要有一些礼仪规范的。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要注意礼仪,因为中国发展越来越开放,外国人到中国来,中国人到外国去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在外人面前每个中国人其实都有代表中国的成分,可能因为一个人的礼仪不当就被人认为中国人就这样,真讨厌。外国人经常对中国产生一些误解,产生一些错误的评价。不是因为他们了解整个中国而是从他们所见到的、接触到的个别中国人身上的毛病方面误以为就是整个中国人的矛盾。所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等等还有很多方面,因为文化是个很宽泛的概念。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涉及面太宽了,凡是打上人类思想印记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纳入文化的范围。所以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做大做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这个空间这个舞台太广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