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研究员
高级研究员(排名不分先后次序)
1、姜辽------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助理教授,文化创意与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2、陳金城------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博士。研究領域主要為中國史學史、中國中古史,中西思想史等範疇。著有《南朝四史對漢書史學繼承之研究》一書
3、敖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4、陈浩凯--------长沙理工大学教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传播、创业管理与教育。
5、谢旭斌------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专长环境景观与艺术哲学
6、李良------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教授。主要以艺术学、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历史地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和方法研究风景园林。近期在作小城镇居民景观疏离感的研究;对景观设计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将致力于景观设计思维、景观设计创造力与智力和非智力的关系、景观心理与行为等方向的探究。2006年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专业壁画与雕塑方向并留校任教,2013年博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历史文化景观研究与规划方向,2009年博士期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访学。
7、王鹏辉-------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曾在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工作多年,现为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新疆历史学会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新疆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华西边疆评论》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研治新疆区域史、近现代中国边疆史地。
8、孙传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硕博连读,并与2008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文化与科技融合相关的项目实践。2013年12月入职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2015年6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科技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研究。参与研发的《道生万物——楚地道教600年特展数字展览》、《数字武当山》等多项民族文化数字化作品在湖北省博物馆、武当山等地推广,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9、解学芳----------管理学博士(文化产业方向),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媒体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杜克大学访问学者(2015-2016)。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网络文化研究。近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著作3部《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论》(2011)、《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上市公司研究报告》(2014)、《网络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治理现代化》(2015)。主持文化产业领域的国家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以及其他政府咨询课题多项。
10、马骏-------新昌《石城山》主编、浙江省电影级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员、绍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11、 王建成--------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美学、文艺理论与批评,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文化理论等。潍坊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平安山东书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山东省近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分会会员,山东国际艺术中心顾问
12、李伟--------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和元艺术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撰写本科教材4部,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13、高明峰-------文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文化方面的研究。出版有《北宋经学与文学》《江藩研究》等专著,在《文学遗产》《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荣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大连市社会科学进步奖等。
14、黃興隆-------- 淡江大學畢業。曾任中國時報記者、特派記者、特派員、地方新聞中心副主任、中時晚報都會新聞中心執行副主任、台中市、桃園縣記者公會理事、新聞學會桃園縣分會理事長。目前在淡江大學中文系任教,教授課程為「編輯與採訪」、「新聞寫作」,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系友會理事長。曾獲曾虛白新聞獎。
15、陈湘鹏--------华谊兄弟签约旅游达人、作家,艺术评论家、绘本插画家。《迷失世界》系列旅行节目创办人,从事文学、绘本、影视艺术创作,著有《创造性之爱》《中国人眼里的中国》《迷失印度》。
16、许炳坤--------台湾中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十方厚德书院创办人兼院长
17. 王笠名----出生于1962年,师从周昔非,孙晓野,孙文铎,许勇等著名书画学者篆刻家,溯源为齐白石老人之后学门生,又曾于西山朝阳古寺修习佛法多年,既而精义通玄,妙穷枝叶,学已博矣,德已盛矣。于是重入世间,再炼身心。以书画自娱,养性潜灵;居汇缘堂内,以了尘缘。书画篆刻家,辽宁中华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佛教文化发展促进会辽宁分会副会长,中韩书画院沈阳分院院长,沈阳市华侨美术家协会副会长,辽宁七宝书画院院长,中国老刀印社社长,中国淮海印社副社长.
18、陈丽丽--------女,中国“丽人画派”的开创者;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国家文化部主管);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鉴定评审委员会委员,书画家(国家文化部主管);北京金源盛博文物鉴定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鉴定师(客座研究员);中国孔子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及北京中心主席;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将帅诗书画院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名人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佛教画院院士;中国佛教艺术书画院院士;美国国际文化艺术研究会特邀艺术顾问。
19、田波简介: 男,1971年生于四川广元旺苍。研究方向:神话学、民俗学、非遗学。2018年,参加首都师范大学《第三届全国高校(职业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培训班》。现在,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研究与文化产业。 学术身份: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专业:民间文学)、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业:民俗学)、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北京史记研究会等学术机构会员。昆仑三族(中华民族前身)、社皇教(中华民族宗教)、朝祖产业、中国文化的南北统一线的提出者。 实践经历:曾在上海三联书店、每日经济新闻、现代传播等单位做文字工作,曾任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华东分公司编辑部副主任、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学术部主任、中原智库•伏羲太极文化院(筹)执行院长。带徒多人,助其考上博士、硕士,或助其加入一些学术机构。2017年,设计了新版的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官网。2017年,撰写《关于建立“华夏文明博览园”的申请》,已在甘肃嘉峪关开建。2017年,撰写《关于举办“马家窑彩陶与民族艺术珍品展览暨研讨会”的倡议》,促成2019年北京“远古之光——马家窑文化彩陶珍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华学论坛”创始人、主编,以华学论坛的名义策划了《2018甘肃古陶与中华起源有奖征文》、《秦汉战鼓带领我们走进周秦汉唐•非遗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等游学项目,助推“秦汉战鼓”申报国家级非遗,撰写《“掌旗寨•秦汉战鼓文旅小镇”策划案》。2018年,华学论坛加入上海市政府的文化工程之一中华创世神话传承研究联盟。2019年,参加全国健康产业交流大会,演讲《中医的非遗保护》,呼吁重振药王崇拜,为中医庙会申遗。2019年,将四川盐亭的嫘祖文化、歧伯文化纳入华学论坛的日常工作。作为民俗学者,是2020北京•首届中华家风论坛的筹备人之一。 学术成果:代表作《春节考源》是第一部考证春节起源的独立专著,尚未出版;代序,是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所赐;三篇序,是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高有鹏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史耀增老师所赐。作为《春节考源》的副产品,投稿受邀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20余次,多篇论文被收入已出版的《论文集》;参会论文多为几万字的长文,已足以辑成一本《论文集》。2019年,与伏羲女娲文化导师刘孝义教授合编伏羲大学教材《龙的文明》、《龙行天下•伏羲》。
20、李霞——顾问兼高级研究员,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中医养生文化研究推广,北京华夏易道东方国学文化中心高级顾问,北京天人之学传统文化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员兼副秘书长。
21、释乘忏法师——阅藏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太极拳、佛教音乐印光大师一音佛号梵呗)传承人
22、杨运 ——中国杨公风水非遗传承人
23、杜凯伟——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教师,高级园林绿化工程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会会员、重庆风景园林学会教育专委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风景园林植物设计与生态规划,曾荣获“园冶杯”国际竞赛规划设计类个人三等奖,参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深圳市陆域生态调研评估”项目、主持“重庆市合川区消落带生态研究”项目、参编《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本科教材,参与多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发表数篇中文、国际核心期刊。对寺观园林有独特见解,曾研究泰山普照寺、重庆老君洞等名寺名观的景观意境表达手法。